2022/12/22
2014-2015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5.4公斤,较对照皖麦52增产8.60%,8点汇总,全部增产2015-2016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.7公斤,较对照皖麦52增产6.74%,8点汇总, 8点增产。
2016-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.6公斤,比对照皖麦52增产6.35%。7点汇总,全部增产。
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安徽沿淮、淮北地区推广种植,需要注意对赤霉病、纹枯病等病害进行防治。
1.适宜播种期10月上、中旬。
2.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-18万,晚播适当增加播种量。
3.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,氮、磷、钾肥配合,基施追施结合。
4.注意防治赤霉病和纹枯病。
半冬性,全生育期223天,较对照皖麦52晚熟1天。幼苗半匍匐,长势较壮。春季生长发育稳健,两极分化较快,分蘖力较强,成穗率较高,株高77厘米左右,株型半紧凑,茎秆弹性好,抗倒伏,茎秆腊粉重。旗叶斜举,上拧,稍干尖,穗层厚,熟相较佳。长芒、白壳、白粒、穗长方形。
2015/2016年亩穗数平均为46/41万,穗粒数32/34粒,千粒重41/40克。
2015/2016年两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:中抗赤霉病;高抗/中抗白粉病;中抗纹枯病。
2015/2016年两年品质分析结果:容重822/804g/L。
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0203号-1 免责声明